电影《红船》《三湾改编》即将上映 郜峰致敬革命先烈不忘初心
正值庆祝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的日子里,主旋律作品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播出,在这其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即将于7月9日全国公映的电影《红船》以及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重大历史革命电影《三湾改编》,值得一提的是,两部作品中,演员郜峰皆有出演,这也是继电影《太平轮
正值庆祝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的日子里,主旋律作品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播出,在这其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即将于7月9日全国公映的电影《红船》以及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重大历史革命电影《三湾改编》,值得一提的是,两部作品中,演员郜峰皆有出演,这也是继电影《太平轮
百年前,一群平均年龄28岁的进步青年们聚集在上海石库门的一个房间中,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召开,也开启了中国革命的崭新篇章。在这次大会上诞生了第一个纲领性文件《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》,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旗帜和历史使命,奠定了我们党的前进方向
“五四”前后,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,各种宣传新思想的报刊如雨后春笋。1916年1月,国民党中央机关报《民国日报》在上海创办,主编是国民党右派理论家叶楚伧,邵力子任总经理兼《觉悟》副刊主编,协助邵力子编辑《觉悟》副刊的是翻译《共产党宣言》的陈望道。6月16日
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壮阔史诗中,1921年注定是改写民族命运的关键年份。这一年的夏天,一场看似普通却意义非凡的预备会议,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 106 号(今兴业路 76 号)悄然召开,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正式举行铺平了道路,成为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里程碑
但无可怀疑,家庭出身的影响,翻天覆地。有些人一出生,家庭就决定了一切。
无可怀疑,家庭出身,对一个人的影响,却有着翻天覆地的作用,或者有些人,可能一出生,家庭就能决定他的人生。
1921年夏,上海法租界的一座石库门建筑里,十三位平均年龄仅28岁的代表汇聚一堂,代表了全国50多位共产党员,秘密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。这一事件如星火初燃,微弱却注定燎原。然而,这十三位亲手参与缔造历史的先驱者,其此后的人生轨迹却迥然相异,如同一
在参加中国共产党“一大”的13名代表中,有位典型的学者型人物,他当时与湖北籍的李汉俊代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参会,那年他31岁。他就是后来成为著名哲学家的湖南籍人氏李达。李达因个人书生意气,曾两次加入中国共产党,第一次是在1920年夏入党,1923年秋退党;第二次
“听说汉俊先生被捕前还在编写工人夜校的教材?”1927年初冬的某个清晨,武昌胭脂山脚的小茶馆里,两个戴着毡帽的教书先生压低嗓音交谈。穿灰布长衫的老者端起茶碗的手顿了顿:“昨天夜里,桂系军阀的人摸进粮道街......”话音未落,街角突然传来报童的吆喝:“看报看报
6 岁男孩举着父亲枕头下的勃朗宁手枪,模仿大人玩老鹰捉小鸡,对着母亲刘氏的胸口喊 “不许动”。